东莞迈入“地铁2.0时代”!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!
“呜呜呜呜呜!”2025年11月28日上午9:30,随着一阵悠长的汽笛声,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。
在中心广场站,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曾坚朋宣布了这一消息,并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国洪、市政府副市长陈庆松、市政协副主席赖少瑜,市轨道交通局、交控集团相关领导和参建单位代表共同推动启动杆,标志着东莞轨道交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!

曾坚朋表示,1号线是东莞首条“全自动运行+120公里时速”的地铁线路,投资大、技术标准高、难点多,大家万众一心,以“高标准起步、高水平建设、高品质呈现”,铸就这条贯通城市西北至东南的交通脊梁。希望相关部门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守牢安全底线,提升服务品质,打造智慧地铁、绿色地铁、人文地铁;希望沿线镇街和市有关部门以TOD、TID开发为抓手,让“轨道上的东莞”成为高端要素集聚地、城市品质展示窗、市民生活幸福圈,真正使轨道交通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“黄金轴”。
活动现场播放了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宣传片,介绍了开通前现场各项工作准备情况,与会嘉宾共同推杆启动,列车缓缓驶出站台,标志着这条贯穿东莞城市西北至东南的交通动脉正式投入运营,东莞进入“双地铁时代”。
站在“十五五”规划开局新起点,东莞轨道公司将积极推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、大湾区建设的深度融合,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注入轨道力量,助力东莞打造全域文明城市,共同书写交通强市的崭新篇章!
东西贯通骨干,串联核心区域
1号线是东莞第一条全自动运行线路,设计最高时速120公里,车辆采用6节编组的B型列车;具备自动唤醒、发车、运行、洗车、休眠等一系列先进功能,兼具技术实用与功能创新,为乘客提供更安全、可靠及舒适的乘车体验。
1号线引入建筑信息模型(BIM)、装配式建筑等先进技术,科技含量高。沿线地质环境、施工条件极为复杂,多次上跨或下穿航道、城市主干道、高速公路、城际铁路,盾构穿越淤泥、富水砂层、孤石群、上软下硬地层及全断面硬岩等特殊地层,是东莞施工难度最大的市政项目。历经地铁建设者们6年多的艰苦努力,于2025年11月28日开通初期运营。
咱这列车不用人管,自己就能按时起床(唤醒)、整理内务(自检)、出门上班(出库、载客)、到点回家休息(回库、洗车、休眠),还能感知异常,自我预警处置,拉满出行安全感!
亮点2:“永磁+能馈” 黄金搭档,“省电Buff”直接拉满
列车的永磁牵引技术和供电的再生能馈系统组合让列车能耗狂降20%,寿命周期内直接省出2个小目标;主打一个绿色出行!
车站风水联动超强节能大脑精准调节站内温度;列车变频空调搭配等离子杀菌技术,节能又健康,共同营造舒适出行环境。
技术升级!高铁级的轨道精度、动车级的列车起停控制+抗蛇形减振神器,共同营造车内乘坐“舒适区”,随时打盹无压力。
车站里的智能客服中心是百事通,还有数字员工在里面,喊她一次就能陪你聊不停,查路线、问票价、处理异常车票等等通通不在话下,又萌又实用!
晨起听虫鸣鸟叫唤醒活力,日常听韵味古曲享受惬意,夜晚听小溪流水卸下疲惫,莞城韵雅风一路随行,让每一个车站成为懂你所需的暖心港湾。
看这里!在我们全线25个车站里,每一站都为您贴心打造了两个“温馨小屋”——独立母婴室和家庭卫生间!母婴室备有哺乳椅、尿布台,带娃出行更轻松;第三卫生间兼顾全家需求,陪伴老人孩子更方便。暖心设施全程守护,让您的旅途更安心。
我们将在一路欢歌中穿行东莞,地下车站途经的每个镇街都会“派出”一个代表(一共6个哦!),结合文化情景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,再加上中心广场站、同沙公园站、凤山站这三位“特别嘉宾”(它们将为大家呈现东莞现代、科技、未来的精彩文化主题),总共9个站点,摇身一变,成为艺术气息满满的“主题文化秀场”!配合1号线的装修节奏,我们会在站厅最显眼的C位空间,打造一个个会“说话”的文化艺术场景。它们可不只是墙,更是“流动的艺术博物馆”!在这里,传统材质与数字、科技艺术巧妙碰撞,让地铁空间变身成一个可以阅读、体验、打卡、还能随手分享的“城市文化魔方”。
